1938年的一天,毛主席找来了延安负责人事调动的人员,要求把自己身边的秘书沈之岳调走,给自己换一个新的秘书。这让工作人员很不知所措,因为沈之岳来到毛主席身边不过两个星期,这样匆匆忙忙地把人调走,难道是出了什么事情?
毛主席却也说不清楚,他只说,感觉沈之岳这个人有点不太对劲,不过主席表示,自己只是猜测,沈之岳这个人水平还是很优秀的,但是那个时候正是最紧张的时候,敌人无孔不入,所以毛主席不敢冒险。
沈之岳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毛主席的猜测其实并没有错,表面优秀的沈之岳其实正是军统派过来的特务,而且他当时已经接到军统的命令,计划刺杀毛主席,如果当时毛主席反应的再慢一点,也许意外就真的发生了。
沈之岳有个称号,叫做“军统谍王”,他通常以一个心思缜密的特务形象出现在历史之中,他的人生经历相当复杂,年轻的时候,沈之岳并不是什么特务,相反是一位爱国青年。
投身军统
1913年,沈之岳出生在南方一个富裕的家庭,虽然生在乱世,但因为家境优渥,所以沈之岳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过得十分平静,而且也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0岁那一年,沈之岳只身前往上海复旦大学求学,他很快就在学校里出了名,因为他一向很有才气,加上人缘很好,因此被同学们推荐为了学生运动的代表。
当时国家内忧外患,很多年轻的大学生都为了国家挺身而出,反抗军阀和官僚,沈之岳其实也不例外,不管后来他变成什么样子,至少当时他怀着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沈之岳一直非常积极地参与学生运动,尤其是到了上海后,他经常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反抗政府的投降主义。
在这期间,沈之岳认识了一些共产党员,虽然他并没有立刻入党,但是也对共产党心生向往,并且还曾经和几位地下党员一起合作了上海的工人学生暴动,只是,当时革命者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沈之岳太过显眼,很快就上了政府的通缉令,军统的特务盯上了他,不久,沈之岳便被特务秘密地抓捕了。
特务抓到沈之岳之后,便打算对他严刑逼供,让他说出一些有关党组织的机密。一方面,沈之岳不想遭受严刑拷打,毕竟他只是一个年轻学生,如果真的动刑,他肯定扛不过去。但另一方面,沈之岳也没打算立刻就对特务妥协,于是他灵机一动,编了个理由出来。
他对特务们说,一旦动刑,就要惊动国民政府,因为他自己在国民政府可是有些亲朋故旧的。这话其实是假的,沈之岳虽然出身优越,但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然而,特务并不知道他这话是真是假。
沈之岳说出来这番话的时候,语气十分镇定,反而唬得特务不得不信。因此,沈之岳虽然在监狱里蹲了一个月,特务们却并没有敢虐待折磨他。
不过特务也并不是傻子,他们很快便找到国民政府去求证,结果发现沈之岳只是在骗他们。这下特务被惹恼了,他们打算好好地教训一番沈之岳,但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发话,让特务们对沈之岳客气一些,因为此人今后还有大作用。
戴笠
这个发话的人正是军统的特务头子戴笠。戴笠听到特务们汇报了关于沈之岳的事情之后,便觉得,虽然这个人是撒了个谎,可是能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还能想到这么个主意来为自己逃避惩罚,可见这个人脑子还挺机灵,加上过去戴笠其实是听说过沈之岳的,因为沈之岳在复旦的学生中很有名。
于是,戴笠考虑了一下,觉得如果沈之岳能够愿意为军统所用,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久,戴笠为了招贤纳士,竟然亲自跑到了监狱里和沈之岳见面。
沈之岳见到戴笠之后,也倍感意外,戴笠在民国时期是个相当神秘的人物,很少有人见到他的庐山真面目。沈之岳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有那么大的面子,能够让戴笠亲自来见自己这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戴笠却对沈之岳表现得非常热情,见了面之后,戴笠开门见山的提出,沈之岳现在身陷囹圄,朝不保夕,但是只要他愿意投靠军统,不光可以恢复自由,而且将来加官进爵,荣华富贵都不在话下。
蒋介石和戴笠
面对戴笠开出的条件,沈之岳动心了,于是他点头同意,很快,戴笠亲自将他从监牢之中接了出来,但是戴笠并没有让他立刻公开到军统来做事。
戴笠知道,现在沈之岳的身份越秘密越好,一个看起来积极向上的进步学生,当然比一个人尽皆知的特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戴笠很快对沈之岳下达了第一个任务,那就是让他争取加入共产党的机会。
步步为营
这对于沈之岳而言并不算难题,因为过去他的积极表现,党组织一向都是很看好他的,所以出狱之后,沈之岳便暂时加入了党组织外围的地下党组织,同时他又给自己另外造出了一个假身份——“李国栋”。
对于组织,他表示这个身份是为了获取地下情报用的,这是正常的做法,所以并没有引起怀疑,但实际上他是要利用这个假身份诱杀共产党员,为军统传递情报。沈之岳多次利用这个假身份将共产党员吸引到军统早已设下的陷阱,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们杀害。仅仅半年,便有八位地下党员落入虎口。
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因为沈之岳的行动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但是因为沈之岳藏的实在太深,所以党组织竟然一直没有查出来这个在背后搞破坏的人究竟是谁。沈之岳的行动进一步得到了戴笠的赏识,戴笠决定派他去执行一项更为复杂的任务。
1936年西安事变结束之后,两党为了抗日重新恢复了合作,但即便表面合作,内部的矛盾却依然没有化解,国民党依然没有放下对于内战的企图,戴笠已经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要对共产党的内部进行渗透和破坏。
戴笠很快就决定让最可靠的沈之岳去执行这个任务,他秘密的给沈之岳传信,让他设法到延安去,进一步的靠近我党的核心。
当时延安是所有的进步学生心中的革命圣地,所以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生千辛万苦地赶往延安参加革命,沈之岳便也借着这样的机会,和复旦大学的学生代表团提出了自己去延安的想法。
没人能够拒绝一个曾经的热血青年,所以不久后,沈之岳便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
看起来他的计划进行得似乎非常顺利,到了延安之后,沈之岳同样非常受欢迎,他头脑聪明,做事谨慎,而且不管是和延安的干部也好,百姓也好,都打成一片。
没多久,他又主动提出要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在学校期间,他的成绩也一向名列前茅,毛主席也曾经见过这个年轻人几次,看了他的读书笔记之后,就连毛主席也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个可造之才。
可是在光明的外表之下,藏着的却是一颗特务的心。沈之岳辛辛苦苦地经营着自己完美的形象,正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接近毛主席这些领导人,完成戴笠交给自己的任务。
延安方面对于军统特务并非没有防范,因为过去军统特务已经无数次地试图打入延安内部,留下了不少前科。
到了沈之岳来到延安的时候,审查更加严格了,可是沈之岳却非常顺利地通过了审查,因为他的履历很干净,戴笠为了保护他的身份,一直都和他单线联系,就算去翻军统的花名册,也找不到沈之岳这个名字。
加上过去他在上海所领导的一些学生运动有口皆碑,尽管他无数次地对自己的同志下手,但是那些肮脏的事情都被隐瞒得太好,所以他顺利的被延安接纳了,被视作自己人。
延安保卫科不断地在延安内部进行调查,以防有特务混水摸鱼。
有一次,沈之岳等学生正在上课,保卫科派了一个同志在窗外大喊,说教室里有军统派来的特务,一时间平静的课堂被打乱了,而且保卫科还带走了几个表情显得心虚的人,但是真正的特务沈之岳却坐在课堂上巍然不动,一副坦坦荡荡的样子。
这样的试探在沈之岳看来是不值一提的,他在没有成为特务的时候坐了监狱,都能够把真正的军统特务耍得团团转,何况现在他已经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杀人不眨眼,小小试探又怎么能够让他露出破绽呢?前期的这些疏忽是非常致命的,这让沈之岳避过了审查,渐渐取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微小破绽
不久,因为毛主席身边缺少一个秘书,延安方面的工作人员决定在抗大的学生之中挑选一个比较得力的人才去协助毛主席处理工作。沈之岳就这样进入了工作人员的视线。
在所有的学生中,沈之岳成绩最好,表现最优秀,于情于理,这个位置都该是他的。沈之岳听到这个安排之后,内心欣喜若狂,表面不动声色。那个时候戴笠已经给他下达了一个新任务,那就是让他寻找机会刺杀毛主席,眼前这个秘书的工作简直就是在给沈之岳递刀子。
沈之岳计划在半年之内完成这个刺杀的任务,但他没想到,因为一个小小的破绽,自己的身份被毛主席察觉了。沈之岳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几天之后,一天晚上,毛主席在办公室里彻夜处理文件,作为秘书的沈之岳陪在一旁。
忽然,毛主席停下了翻看文件的手,在口袋里翻着香烟盒,沈之岳一看就知道毛主席这是烟瘾犯了,为了取得毛主席的好感,沈之岳便主动把自己衣袋的香烟递了过去,并主动为毛主席点上烟,毛主席接过烟之后,一瞬间感到不安起来。
毛主席半生以来身经百战,对于特务的各种小伎俩也早就已经见怪不怪,眼前这个年轻人看似没有什么破绽,可是毛主席看着手中的香烟,脑海中激烈的思索起来。
这种牌子的香烟是主席平日里最爱抽的,身边的很多警卫员都知道毛主席喜欢这种香烟,可是沈之岳却不应该知道,因为他只来了短短数日,在毛主席身边的时间就更少了,他怎么可能这么快知道毛主席的喜好?难道他在研究什么吗?
毛主席在抽烟的时候,沈之岳为了拉近自己和主席的距离,也摸出一根烟抽了起来。但毛主席又注意到,这个年轻人从前应该是不会抽烟的,现在却偏偏抽起烟了,这很难不让人觉得是故意的。
毛主席推测,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这个年轻人是想要讨好自己,所以才研究透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但还有另外一种更可能的推测,那就是这个年轻人从一开始就抱着更加危险的目的,不管是哪一种,这个年轻人已经不适合在留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
因此不久之后,毛主席就要求组织上把沈之岳调到南昌去,协助地方工作,而不是继续留在延安。
当时,毛主席尽管怀疑,但是他不可能因为自己一个毫无证据的推测,就把一个表现优秀的年轻人直接赶出组织内部,所以调离是权宜之计,最后,是沈之岳自己暴露了。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之后,沈之岳离奇失踪,后来他又在重庆突然出现,这个时候组织上才彻底相信,沈之岳果然是内鬼。而皖南事变发生,中间当然也少不了沈之岳的泄密。
毛主席为此深感后悔,如果早日将沈之岳这个特务除掉,说不定后面可以避免很多惨案发生。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谁又知道这个特务如此危险呢?明明才华出众,偏偏误入歧途,以当特务为荣,这实在是令人叹息的人生经历。
网上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