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裁员
58同城,又传出了大裁员的消息。
近期,有自称或认证为58同城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58同城近期开展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达20% - 30%,波及多个部门。
根据网上流传的消息,58同城给出的赔偿方案为N+1,但未提前给出任何预警。有员工称:
整个裁员流程“极为迅速”,上午还在就项目进度开会,下午便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约谈通知。
展开剩余87%网上透露的信息还显示,此次裁员覆盖TEG、LBG等部门,部分业务线裁撤比例接近30%。
这并非58同城第一次传出裁员的消息。
2023年的时候,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传出消息:全国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裁员30%~50%,涉及各个业务线。
彼时,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58同城的员工大约3万人。如果按照传闻的30%~50%比例裁撤,那么将有7000~10000名员工受到影响。
再往前看,早在2020年4月,就有58同城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裁员比例20%左右……且单方面强制员工停薪留职2个月,每个月只发基本工资的80%,即1760元……”。
一下子上万人“毕业”,大家对互联网寒冬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但人们也不免感到好奇:58同城,这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02
压力
很多事情其实早有迹象。
58同城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头部分类信息服务平台,业务涉及招聘、房产、汽车、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旗下拥有赶集招聘、安居客、驾校一点通、转转等品牌。
在收购赶集网之后,58同城一度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分类信息网站霸主。
此前,姚劲波还通过旗下公司北京福好以6.62亿元收购了上市公司易明医药23%的股份,成为其实控人,58正式进军医疗健康领域。
但自2013年上市以来,58同城的营收增速就开始下滑,到了2019年第四季度更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2020年9月,58同城宣布完成私有化并购,将从纽交所退市。退市之后,58同城将业务进行了分拆,分出了房产中介平台安居客、本地生活平台天鹅到家、同城货运平台快狗打车等,意图独立上市。
但细看之下,似乎每个拆分的领域,上市之路都不太顺遂,且都面临着强劲的对手。
在招聘领域,有智联、boss直聘、猎聘等;在房产业务,有贝壳找房;在同城货运行业,有货拉拉、货车帮等……
反映在财务数据上,公开报道显示,58同城2024年第四季度净亏损达1970万美元。而且,同期公司运营支出高达2.471亿美元,在营收中占比超 80%!
如此高的运营成本,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正因此,此前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在内部信中明确要求“砍掉年内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
这场裁员,正是公司财务压力的体现。
03
争议
财务压力之外,58同城也长期面临舆论压力。
遥想当年,姚劲波刚大学毕业就遭遇了租房黑中介,从此他暗下决心:创立一个平台,让黑中介无路可走。
但讽刺的是,这个立志让“天下无骗”的平台,却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大的骗子集散地”。
有人在58同城上找工作,被骗去了郊区,要缴纳一万块违约金才能走。
有人在58同城上预约了通下水管道的服务,却被维修师傅坑了近3000元。
有企业在58同城上招人,半个月花掉1500多元,却只约到了一个19岁的求职者,面试后发现完全不符合要求……
黑中介、假房源、求职陷阱、虚假信息在58同城上层出不穷。有网友甚至调侃:
如果把网上对58同城的投诉收集起来,一定能编成一本最硬核的《互联网防骗宝典》。
在黑猫投诉上,检索“58同城”,显示共有28492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大量受害者控诉自己在58同城平台的被骗经历。
为什么58同城上的骗局层出不穷?这和58同城的商业模式密不可分。
长江商报曾做过梳理,2018年至2019年,58同城的会员服务及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96.51%、93.90%,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占其总营收的比例超60%,分别为63.04%、65.20%。
也就是说,58同城的收入主要依靠卖流量,从而赚取广告费或佣金。
深燃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对58同城来说,赚钱的唯一的指标就是流量有多大。
而降低审核门槛,才能吸引更多公司,才能吸引更多人气。
正是这样一种“流量至上”的模式,让58同城口碑逐渐下滑。
04
尾声
回到开头的问题,裁员能否扭转58同城的困局呢?
在笔者看来,很难。此次裁员本质上是几年前裁员行动的延续,很明显,裁员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58同城似乎陷入了“裁员降本--业务萎缩--再次裁员”的恶性循环。
58同城的困局,本质上是传统互联网模式在新竞争环境下的失利。
早在2019年,互联网行业已经陆续传出裁员的消息。京东、比特大陆、瓜子二手车、水滴筹都开启了花式裁员。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开猿节流”。
放到资本市场上来看,这几年,几乎所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股价都经历了大幅波动。
裁员虽然能带来短期成本压力的缓解,却绝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方。
真正的生存之道在于:以技术创新为内核、以用户价值为导向、以组织活力为支撑,从根本上提升抗风险能力。
例如,抖音从短视频平台转型本地生活服务时,通过算法优化商家与用户的匹配效率,实现了本地生活GMV的突破。
再如华为,面对芯片制裁的严峻挑战,华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凭借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实现自研芯片的技术突破。
这充分证明,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发展路径,才是企业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
58同城能否涅槃重生?让时间来给出答案。
发布于:广东省网上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